五、如何掌握重读、弱读,并创造丰富语调?
 
(为什么说英语总像在“读课文”?为何只会简单、平淡的升、降调? )  
   
像中国话“先生”“明白”两个词中“生”和“白”应该读得弱些,英语也有重、弱的变化。
   大家说英语时像南方的朋友说汉语一样重轻不分、很生硬,这是因为大家没有掌握英语单词中48个语音中的哪些音重读,哪些音要弱读,要重到什么程度,弱到什么程度;没有掌握单词中音节的重读,重到什么程度,要弱读的,要弱到什么程度;更没有掌握句中词的重读和弱读的区别。
 
  1、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重、弱读?  
  对口语、听力帮助特别大。
   任何语言都是:当对方说话快,而听不清其内容时,就需要我们抓住其句中的关键词。我们语句中的关键词读的越重,越容易让对方听清楚我们的话中的主要意思。
   掌握了重弱读的人,极容易听清楚对方的话,能抓住对方的重点----会编码才会解码。这也是我们学员听力提高特别快的原因之一。
 
  2、 很多英语专业学生过来学习时告诉我:“老师,我们学过重读和弱读技巧,比如实词要重读,弱词要弱读……”  
  我就请学生和我读同一例句,然后问其它同学,我们所读句子中重读和弱读的区别?
   学生会发现,同老师的一对比,自己所读的内容,缺少明显的高低对比变化。因为他们对重读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全面。
   重读就是强调,而且对某个音、音节、或某个词的强调要通过音高、音强和音长三个方面来体现,而这样即便知道了这些概念,还不可能完全掌握重弱读,因为它们要通过人体的气息、发声训练才能落实到声音效果上。
   尤其关于句子中,词的重弱读的技巧,不仅英语和汉语基本相同,而且任何语言都不会太大的区别,所以我才能借鉴了我的汉语播音经验教会了学生,如果还有同学不理解,就可以自己录些汉语的对话,跟电影配音比较一下就会发现,自己掌握的重弱读技巧,还需要提高……
   很多基本的声音方面的专业技巧训练或描述,在目前外语学院教师及各位老师的著作中,我反复查阅,没有发现。于是在《口语雕刻法》书中,我都做了详细的解释,做为外语教学的专业教师都一定要掌握其细节,否则单纯地让学生模仿,效率当然不高。
   在课上我们要教大家用科学的呼吸和发声,掌握哪些音、哪些词要重读,哪些音、哪些词要弱读;重到什么感觉,弱到什么感觉。
   这些内容,对没有学过播音、声乐等课程的传统英文教师来讲,很难传授给学生。只有按着播音、台词、相声、表演专业的技巧,才能让学生掌握。不过大家不要以为专业的内容就很深,事实上艺术课不像文理科,就像一层窗户纸,只要一捅破,就特别简单,不需要学生很多的时间去揣摩。只要按老师的方法做,马上可以做到。
  最终从根本上摆脱大家说英语时重轻不分的生硬现象,掌握让语句柔和、流畅,抑扬顿挫,起伏分明的技巧。
 
  3 、统教学只教了语调产生的最终效果,简单的的升、降调,并没有教我们语调产生的根本过程。  
     升、降调只表达了英语语调最基本、最简单的形式,远不足以满足我们表达的需要,实际上生活中,表达人的不同思想、情感。语言有千变万化的真实语调。
   《口语雕刻法》按两种原理教大家拥有自然、丰富而生活化的语调,从根本上摆脱呆板生硬的课堂英语。
   从技术性上看,说话同唱歌,都是艺术学科的知识技巧,都由音阶、旋律、节奏、强弱等变化构成。创造语调就是在作曲。邓泽以自己随时可以创作优美旋律的作曲经验、技巧,按作曲原理,教大家 创造丰富语调技巧,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升、降调。
   从艺术性上看,说话同表演一样,都是艺术作品,用来表达人的丰富思想、情感。按表演原理,教大家分析、演绎和表达艺术作品真实情感,从而 自然产生丰富语调技巧,而不是靠学生模仿老师的语调。过去学生只是羡慕老师、老外,却模仿不上来。
 
  4、 如何掌握单词的声调?(为什么总有“古的猫宁(一声)踢车”的中国味道?)  
  单词的声调,指单词中几个音节音阶高低升降的变化。而大家把英语单词的声调,按中国话四个声调说出,听着像:sorry骚锐, good evening 鼓的衣屋宁,my name?买内(二声)木。除了语音与中国音混淆着,还有声调与中国的五个声调混淆着。
   中国话有五个声调:一声(如家)、二声(如夹)、三声(如假)、四声(如稼)及轻声(如的),从音乐角度看,要说到应有的高度,如对这四个声调掌握得不到位,自然和英语声调无法分开。
   邓泽根据自己汉语播音的技巧,教大家重新认识汉语中的五个声调,之后掌握避开汉语声调的三个技巧, 最终才能掌握把英语单词的声调和汉语单词的声调分开。
 
  上一条:如何从根本上提高英语听力?如何掌握拼读音、连读、含糊与吞音技巧?  
  下一条:如何快速产生语感、英语思维,建立英语环境,忘掉汉语、快速调取单词?  
 
     

北京教学、教材推广总部 咨询电话:010-86867737, QQ:415323238